从18件到3.44万件:中国海事审判的“蓝色飞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的蓝色飞跃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体系最完备、从件案件数量最多、到万审理类型最丰富的国海海事司法体系。10月26日,事审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蓝色飞跃院长张军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作报告,从件指出海事司法已成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到万有力司法保障。 10月26日,从件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到万院长张军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的国海报告。 年收案量从1984年海事法院设立之初的事审18件,跃升至2024年的3.44万件。数字的巨变,见证了中国海事审判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历史性飞跃。 专业化审判格局的成熟与完善 中国海事审判的坚实基础,源于一套独具特色且日益精密的专门化审判体系。 自1984年首批海事法院诞生以来,我国已先后建立11个跨行政区域管辖的海事法院及42个派出法庭,形成了由海事法院、上诉审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构成的“三级法院两审终审”格局,管辖范围覆盖我国全部海域和通海可航水域。 与审判体系同步完善的,是案件范围的极大拓展和案件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截至2025年9月,全国海事法院累计收案63.8万件,标的额逾4.5万亿元。其中,涉外海事案件8.8万件,涉及146个国家和地区,彰显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受理案件类型也从最初的18项增至108项,从传统的航运贸易纠纷,扩展至海洋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港口建设及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新兴领域。 最高人民法院累计发布海事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38件、指导性案例16件、典型案例122件。尤为重要的是,自1993年施行的“航运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于近期完成首次大修,为我国从航运贸易大国迈向强国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石。 2025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服务发展大局与践行司法为民 在法治体系保障之下,人民法院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公正审理,切实履行着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职责使命。 护航蓝色经济,维护市场稳定。依法审理涉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碰撞、海上保险等纠纷案件30余万件,有效维护了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同时,审结涉海洋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工程等新业态纠纷1.3万余件,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司法助力。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碧海蓝天。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坚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22年以来,审理海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179件。在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蓬莱19-3油田”溢油系列案、“交响乐”轮船舶油污损害等重大案件中,人民法院准确厘清责任,判令相关责任主体承担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3亿余元,树立了重大海洋环境司法保护的典范。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现场,摄于2011年7月11日,该事故引发的系列案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坚持司法为民,保障民生权益。海事审判始终闪耀着人文关怀。依法审理船员劳务合同纠纷等涉海民生案件4.2万余件,为中外船员追回损失140亿余元。通过巡回审判、“一站式”解纷等创新服务模式,将司法服务送到港区、渔村,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从规则适用者到规则引领者的飞跃 中国海事审判的国际化步伐坚定而有力,正日益成为参与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力量。 平等保护,打造纠纷解决“优选地”。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并承认和执行境外海事裁判、仲裁97件。随着“临时仲裁”等制度创新在海事领域落地,越来越多的外国当事人主动选择在中国解决海事纠纷。 贡献智慧,从司法实践到规则制定。由中国司法实践推动的《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成为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海事公约,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最高人民法院审结的“加百利”轮海难救助案,首次就《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的理解和适用阐明了中国法院的观点,对国际航运规则产生重大影响。迄今,已有50余件中国司法案例被联合国贸法会等国际组织案例库收录,中国海事司法案例已成为丰富国际法实践的重要来源。 2023年9月5日,《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持续增强中国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已上线“中国海事审判”中英文网站,在人民法院案例库设立英文海事案例专栏,各海事法院常态化发布中英文年度海事审判白皮书,向世界生动讲述着中国海事司法故事。 2022年4月25日,中国海事审判网正式上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海事审判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海事审判工作,不断提高海事司法能力,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悦、蔡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世界气象组织:202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热年份
- 欧盟中国商会对欧盟调查中企所谓补贴问题深表关切
- 甘肃为民族地区与国际市场“牵线搭桥”
- 冯小刚:拍电影是一场“长跑”
- 述评:文化遗产,究竟有啥用?
- 小贷业加速瘦身 机构量缩减近半
- 药品集采,新规则带来新变化
- 专访陈小霞:那个为半个华语乐坛插上翅膀的人,还在飞
- 台当局以“设籍大陆”废止50人户籍 台青斥其恐吓爱国台胞
- 西安首次集中发现战国积石墓
- 绾青丝着唐装、走进书中美景……传统文化生动“破圈”撬动消费澎湃活力
- (投资中国)TEL显示事业全球总经理:以技术创新深耕中国市场
-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
- 年内A股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金额已超去年
- 文化观察:“哲学王子”王德峰眼中,阳明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 万物皆可盖碗 重庆一火锅店推出盖碗火锅
- 细分赛道里的大市场:体验经济重塑年轻人生活方式
- “亲情中华·豫侨同缘”文艺演出在悉尼举行
- 华裔青年企业家相聚上海 探“人工智能+”新路径
- 莫言:没有原创,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
- 搜索
-
- 友情链接
-